惠东县全面开展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整治工作
近日,针对部分网络平台提及的惠州惠东鸟类保护相关讨论。惠东县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全面部署开展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整治工作。
10月7日召开,惠东县全面部署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整治工作,指出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是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全县上下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全面加强鸟类栖息地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等违法行为。一是立即开展全域排查整治。组织镇、村干部及护林员队伍,对山林、果园、菜园等重点区域开展“清网清套清夹”常态化巡查,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查处一处。二是强化宣传引导与公众参与。通过多种形式普及鸟类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三是依法从严打击非法行为。对排查发现的非法捕猎线索,由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与县林业局联合执法,依法从严查处,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形成“发现即查、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四是严格督导问效。由县林长办牵头,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明查暗访,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及时通报整改,确保部署落地见效。
县部署后,各镇(街道、度假区、旅游区)迅速行动,形成“全域覆盖、昼夜联动”的保护格局。在沿海乡镇,护林员联合渔民组建“海上护鸟小队”,重点排查滩涂、红树林等候鸟觅食区;在山区镇,派出所与护林员开展“夜巡行动”,针对非法架设捕鸟网的隐蔽区域蹲点巡查;在城区及周边,市场监管部门同步排查农贸市场、餐饮场所,杜绝非法鸟类交易。
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针对部分区域存在的“残网遗留”问题,专项行动已建立“拆除—清理—复查”闭环机制,确保非法网具“拆得彻底、清得干净”,同时对涉事人员开展普法教育,从源头减少违法行为。
在加强执法监管的同时,惠东县积极推动农林渔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根据省林业局近期发布的《农林渔业生态友好型防鸟网推荐使用指引(试行)》,通过线上转发渠道,让“科学防鸟”知识走进田间地头,引导农户、养殖户科学选用、规范架设防鸟网,实现“防鸟不伤鸟、护产也护生态”。
据指引要求,合法合规的防鸟网需满足“三不原则”:不使用透明纤细尼龙线(避免鸟类缠绕)、不形成松弛“网兜”(防止鸟类被困)、不遮挡鸟类迁徙通道(预留活动空间)。
具体规格上,防护小型鸟类(如绣眼鸟)需选用网孔≥1.0cm×1.0cm 的非金属网(丝径≥1.0mm),防护中型鸟类(如斑鸠)需网孔≥3.0cm×3.0cm,且优先选择白色、黄色等明亮颜色,增强鸟类视觉警示。
此外,指引还明确架设要求:网面需平整紧绷,配套警示牌、监控设备,候鸟迁飞季及农产品收售后需及时拆除或降低网高。
网孔尺寸(单股或多股线材构成的单根网线的直径,用于描述防鸟网单根网线的粗细)
人工繁育野生动物防护(用于保护龟、蛇、鹦鹉、松鼠等中小型野生动物,防止猛禽捕食)
安全与警示(严格遵循安全生产要求,有易于人员识别的清晰标识,如警示牌和反光彩带等,防护任务结束后,应及时拆除并回收)
惠东县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鸟类保护,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如发现非法捕鸟行为,请及时向县林业局举报(电线)。同时,请广大务农企业和人员学习并推广使用生态友好型防鸟网,共同推动惠东从“捕鸟关注区”转变为“护鸟示范区”。
“网络上的声音是对我们工作的提醒,更是鞭策。”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鸟类保护专项整治,既要以“零容忍”态度打击非法捕猎,也要以“全方位”服务做好科学防护,切实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双赢,用实际行动回应社会关切。

